English

对软科学的富有成果的研究

1998-05-1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我与成思危同志有几次面谈,共同参加过一些会议,听过他的一些发言,从中我获得了深刻的印象。他作为一名化工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眼界很开阔,能着眼于宏观,不陷于枝微末节;他作为一名工商管理专家和中央一个部的负责人,看问题很细致,能深入微观,不流于空泛。最近读到他的一本书《软科学与改革》(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年版),更加深了上述印象。

书的第一部分是论述软科学的。软科学是在近十多年前才引入我国的。对什么是软科学,我没有明确的概念,我曾把它作为一些学科(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等)的总称。我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没有把握,但一直未看到对软科学的令人满意的定义。在读了成思危同志的这本书之后,我对软科学有了更深入、更明确的了解。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定义,根据他的定义以及他的论述,对软科学可以作如下理解:

(1)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也即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多门学科的总称。它的特征是其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是指“它是在哲学理论的指导下,依靠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科学方法,运用以系统工程为主的多项有关技术来研究各种复杂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虽然它运用多种学科的科学方法,但它是综合地运用这些科学方法的,正是这种综合性才决定了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与其他学科相区别,而它也不能取代其他学科。

(2)它有自己的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学科间的区别。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它包括其组织、计划、控制、指导、协调、交流等各方面的问题”。社会、经济、技术的问题都有特定的学科在研究,社会问题有社会学在研究,经济问题有经济学在研究,技术问题有技术学科在研究。按成思危同志的理解,软科学基本属于系统科学的范畴,但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规模巨大,结构复杂、耦合度高、透明度低),动态而且开放,人的因素起重要作用,故在各个层次上都有一些新的特点。软科学的研究对象与这些学科的不同在于,首先它是把社会、经济、技术作为特定的系统来研究的,其次它往往又把社会、经济、技术相互间作为系统来研究的。

(3)它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不同学科间不仅有共同的研究方法,而且各门学科又有各自独特的研究方法。软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综合集成方法,它是各门学科的方法的综合运用,以系统论的方法为主,并依不同的研究课题采用相应学科的方法。

(4)它的目的是“为各种类型及各个层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就是说,软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的。

从我看到的有限的资料来看,成思危同志对软科学的定义、对象、目的、方法的概括是更为准确、全面的概括。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对它的定义、对象、目的、方法做出科学的概括是最困难而又最重要的,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我国来说软科学的引入时间不长,大家对它还缺乏了解,对软科学做出科学的定义是更为重要的。

软科学是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在我国,在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由于决策的失误而导致的损失是惊人的。为了避免和减少决策的失误,成思危同志认为,必须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所谓决策的科学化就是“指要采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及手段来进行决策”,而决策的民主化则是“指在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要具备论证、协商、审议及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而要使软科学在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思危同志有一些精辟的论述。他认为:

必须使软科学研究得到领导者的支持和社会的承认。从目前来看,各级领导者中许多人还不认识软科学在提高决策水平,防止决策失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软科学的研究也缺少支持。

同时,必须提高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他提出,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取决于其改变研究系统的现状的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这些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操作可行性、进度可行性、政治可行性。他还提出了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其中包括针对性、可行性和及时性三个方面。

而要提高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就必须充实和发展综合集成方法。这就是:(1)课题设计时自上而下的总体框架和自下而上的分目标设计相结合,分目标要服从总目标;(2)研究过程中要从微观到宏观,但微观研究必须服从宏观的指导;(3)研究结果从矛盾到协同,在综合集成各子系统的研究结果时,必须着重处理好总体研究结果与各子系统的研究结果以及各子系统的研究结果之间的矛盾,力求达到协同的效果。同时,在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时,还应做到软科学专家、领域专家与决策者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经验决策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相结合。

此外,还应遵从软科学研究的程序。这种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即(1)目标分析与总体框架的建立;(2)现状分析与预测;(3)建立模型;(4)方案选择;(5)提出建议。对每一个步骤,它都有简要的说明,在每个步骤中都贯穿着所应该应用的方法。

这些都是他从事软科学研究的经验总结,是很可贵的,对发展软科学和应用软科学很有意义。按照这些意见去做,不仅我国的软科学会迅速发展,而且软科学的研究在各方面的运用也会获得更大的成果。

在《软科学与改革》一书的第二部分,成思危同志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论述。限于篇幅,我不拟在此评述他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看法,我只想谈谈,由于他把对软科学的研究心得运用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从而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很有意义的见解。软科学是一门从系统角度研究社会、经济、技术的科学决策的科学。从软科学的系统角度看,他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改革我国经济决策的结构,尽量减少决策失误”。过去,原波兰籍经济学家布鲁斯也曾按决策层次的区分把经济体制划分为三类。成思危同志的看法与此有某些类似之处,但又不相同。他认为,经济决策大体上包括投资决策和生产决策。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决策结构导致了大量资源损失,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改革决策结构。所谓经济决策结构是指经济决策权在有关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决策权可分为选择权和制约权两类。选择权是指各种行动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即决策)的权利,是决策中的基本部分,制约权则是指否定或增加某一行动方案,改变决策目标或条件的权利,他认为,我国经济决策的主要问题一是选择权的分配不适当,二是制约权的运用很不够。

如果我们把不同经济体制的区别看做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决策结构的区别,那么从决策结构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在决策结构上是很不相同的,摒弃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自然也就是决策结构的改革。布鲁斯在按决策权的划分来区分经济体制时并没有把决策权区分为选择权和制约权,成思危同志区分这两种决策权则是有意义的,是一种创造。事实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中,选择权和制约权都集中于政府,而且基本上都集中于中央政府,企业没有选择权,甚至个人在职业选择、消费品选择方面也缺乏应有的决策权。而在市场经济中,成思危同志提出,微观决策权是属于企业的,政府则有宏观决策权,他说:“在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但“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以不侵犯企业经营者的微观决策权为前提。但是,在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宏观决策权又有不小差别,特别是政府的制约权更有较大差别,依成思危同志的看法,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在微观层次上对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包括计划、组织、财务、人事、销售、生产、技术等方面)有充分的决策权。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以不侵犯企业经营者微观决策权为前提。政府可以通过行使制约权(例如否定或增加选择某一行动方案的可能性、改变决策目标及条件等)来对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施加影响,但不应当代替他们进行决策”。他还提出,“政府行使宏观决策权及微观制约权,但宏观制约权则应由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对于政府的制约权,以往在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中很少或者没有论及,这是成思危同志的创新观点。而他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对政府宏观决策权的制约权,又是与他在软科学的论述中主张决策的民主化的思想相一致的。

这里还想谈一点,这就是政府机构改革问题。成思危同志认为,要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就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政府机构改革中,首先应强调其有效性,即只管该管的事,其次才是办事效率。如果不该管的事情管了一大堆,即使效率再高,我们的政府机构还是会不断膨胀的”。这也是很中肯的意见。

他在讨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常常运用软科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例如,他提出要改造四种结构,即所有制结构、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动力结构,他强调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认真进行总体设计等等。在谈到总体设计时,他也运用了软科学的一些理论。

《软科学与改革》一书的第三部分是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思危同志作为一位资深的科技专家和科技工作领导者,对科技体制改革有其独特的理解,而且也运用了软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方法,从而使他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有一些精辟论述。他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三个层次,即促进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提高投资效果;在基本建设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中采用先进可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推进合理化。他又提出科学技术是通过对生产力要素及其联系而成为最原始的生产力,是生产力中的“第一推动力”,是最特殊的生产力。他还提出,要使科学技术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必须使科技成果转化,即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也即必须通过开发、示范和推广),其重要的手段则是风险投资。

对于风险投资,成思危同志有许多研究,他还主编了一本《科技风险投资论文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年版),他认为,要发展风险投资需要长期资金的支持,依靠投资于项目群来分散风险,要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应使风险投资公司与成果持有者共担风险,并通过出售所有者权益取得回报。这都是很重要的见解,他还对开发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

从上面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成思危同志的这本书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是研究软科学方面的一本有开创性的书,很值得各方面参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